清晨六点,天色微明。一辆白色运钞车缓缓停在某银行网点门前。两名押运员跳下车,手持近70厘米长的97式霰弹枪分立两侧,枪管在路灯下泛着冷光。
此时若有路人细看,定会疑惑:这笨重的“老式武器”,为何成了守护亿万现金的终极防线?运钞员为啥不用杀伤更强的手枪或突击步枪呢?
霰弹枪在军队中确已式微,却在金融动脉上找到新生。当押运员与劫匪在银行门口突然遭遇——往往仅隔十几米距离——胜负就在电光火石间。
此时霰弹枪的致命优势显露无遗:无需精确瞄准,扣动扳机便能泼洒出直径45厘米的“死亡之网”。9颗铅弹呈扇形激射而出,即便在紧张状态下仓促开枪,也极可能命中目标要害。
对比之下,手枪需要极高射击精度。9毫米子弹若未击中中枢神经,劫匪仍可能继续攻击;而步枪子弹穿透力过强,射程远,容易误伤。霰弹枪的铅弹在百米内迅速减速,大幅降低误伤路人的风险——这对在人群密集区作业的运钞员至关重要。
更妙的是弹药“三重奏”:第一发黑色橡胶弹用于鸣枪警告;第二发红色杀伤弹内填钢珠,能制服歹徒但不易致死;第三发才是致命实弹。这种递进式威慑,完美契合“制止犯罪而非杀戮”的安防逻辑。
展开全文
97式霰弹枪重达2.75公斤,长度堪比步枪,棕黑色枪托刻满防滑纹。拉动护木时,“喀嚓”的机械脆响仿佛战场号角,天生带着震慑犯罪的基因。
这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压迫,常让潜在劫匪望而却步——毕竟犯罪心理学证实,可见的武力威慑能打消70%以上的劫案企图。
而它的“笨拙”恰成天然保险。枪体庞大难以隐藏,一旦被盗极易被发现;专用18.4毫米弹药无法与其他枪械通用,大幅降低黑市流通价值。反观手枪易藏匿、步枪威力过剩,若被歹徒获取危害极大。
而绝大多数运钞员并非军人出身。他们来自专业安保公司,虽有基础训练,但射击精度难与军人相比。霰弹枪的操作简单性成为救命稻草:结构简单到可盲拆,维护只需基础保养;泵动式设计杜绝了自动武器常见的卡壳,在生死时刻尤为可靠。
俄乌战场上的教训更印证此理:当美军GPS制导炮弹遭遇全频段干扰,命中率从70%暴跌至6%。复杂武器依赖体系支撑,而押运战场往往孤立无援——此时像霰弹枪这般“傻瓜武器”,反而最不易掉链子。
选择霰弹枪本质是风险控制的极致权衡。南非因劫匪常持自动步枪,运钞员不得不配发突击步枪应对;中国治安环境下,97式却达成微妙平衡:威慑力足够震慑普通罪犯,杀伤力又不至于在闹市区造成灾难性误伤。
当押运员肩扛这支“过时武器”穿过人群,枪口微微上抬,手指离开扳机——每个细节都在诉说中国式安防智慧:用最低的误伤风险,换取最高的防护效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