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8-01-09
大
中
小
来源:郊区政府
近年来,郊区综治办以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为抓手,结合维护社会稳定、强化社会治安防控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、基层基础建设四项工作重点,推动平安建设提档升级,不断开创全区社会治理创新之路。
“一把手”工程
统筹安排齐抓共管
落实主体责任。郊区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,将综治工作纳入党委、政府重点工作范畴,不断强化综治责任的落实。先后调整充实了综治委领导组、维稳领导组、反恐领导组等机构,足额拨付综治经费。区乡村层层签订综治责任书,明确责任、落实到人,促进了综治各项工作做深、做细。
配齐综治干部。根据区委组织部的文件精神,各乡镇由党委副书记担任综治办主任,武装部长担任综治办专职副主任,并配备了综治专干,保证了基层政法综治工作有人抓、有人管。
严格考核奖惩。郊区综治办坚持把考核和奖惩作为推动综治责任落实的两柄利剑,强化督促考核,严格落实奖惩。去年年初,郊区综治委表彰了54个先进单位,命名了177个平安村。同时,对河底镇固庄、东南沟2村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“一票否决”。
“守护神”工程
保障群众切身利益
严打各类违法犯罪。为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,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发挥维稳主体作用,扎实开展以深化打黑除恶、推进治爆缉枪、铲除黄赌毒为重点的“三大战役”,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。三年以来郊区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6.94%,八类社会危害严重案件发案同比下降68.66%。
开展“村霸”问题专项整治。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,去年4月以来,郊区综治办组织开展了“村霸”摸排工作,整治干扰基层政权破坏社会稳定行为专项行动。
完善治安防控体系。郊区综治办打造了100人的治安管理员队伍,组建了4类8支2861名平安志愿者,布设了7500个技防探头的农村视频监控网,实现了全区146个行政村基层治安联络点全覆盖,形成了打、防、控一体化的农村治安长效防范机制,基层社会治安联防联动工作格局初步实现。
“和事佬”工程
化解调处矛盾纠纷
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。针对郊区地处城郊接合部,征地拆迁、村矿矛盾较为突出,社会治理的难度和压力较大的实际。结合省、市要求,郊区综治办深入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活动。截至目前,累计排查各类风险隐患1369件,整治率达到92.8%,夯实了平安郊区根基。
源头治理化解矛盾纠纷。郊区综治办进一步健全公、检、法对调机制,完善行业“大调解”工作体系,实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例会和研判预警制度,落实矛盾纠纷调解措施。去年,郊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9件,调处53件,调处率达到90%。出台了《阳泉市郊区人民调解员“误工补贴”发放办法(试行)》,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工作机制,对人员调解员按案件标准分三个等级,每件发放误工补贴50元,100元,200元不等。近几年,郊区未发生影响全区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,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。
规范整顿信访秩序。郊区综治办以严厉打击非正常上访为突破点,完善了区级领导接访约访机制,实行了疑难案件化解联席会议制度,开展了为期半年的“重点区域、重点领域、重点群体”信访问题集中攻坚专项活动规范整顿信访秩序,做到了化解和惩处“两手抓、两手硬”。
去年,郊区综治办按照“三到位一处理”要求,对省市交办信访问题大整治任务清单45件,及全区25个“骨头案”已全部化解稳控,化解率100%。截至目前,全区未发生大规模赴省进京集体上访、重大群体性事件、个人极端信访事件和被媒体炒作的信访事项,全区信访维稳形势持续向好。
“夯基石”工程
强化基础创新体系
提升基层素质。郊区综治办狠抓基层综治队伍建设,定期组织乡、村两级治保会、调委会、网格员等300余基层综治人员统一进行系统培训,不断提高基层综治工作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确保综治信息平台高效运行。
强化特殊人群管控。郊区高度重视“六类特殊人群”,特别是重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管控,去年及时调整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领导组,落实了20万元的收治养护资金。截至目前,已将4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强制送医治疗。
“拓路者”工程
更新理念力促发展
组建阵地标准化。郊区综治中心在原“郊区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”基础上,通过部门资源整合,设置了群众接待大厅和综治办、矛盾纠纷调处、监控研判、心理服务4个科室,服务面积1000余平方米。
整合资源信息化。以信息化为支撑,通过整合综治视联网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、社区矫正系统,实现了综治信息数据互联互通、资源整合共享共用、统筹协调平安共建的效果,初步做到了综治工作的可视化、智能化。
典型示范规范化。去年,郊区综治办确定了2个试点乡镇和14个试点村,目前,各试点标准化建设通过发挥示范引领、典型带动,辐射全区,力促郊区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。
(郊区综治办供稿)